为什么元宇宙热潮消退,AI大模型却越来越火?

2023-07-14 15:42:42 1400
回归元宇宙

《雪崩》是斯蒂芬森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书中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元宇宙(Metaverse),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的虚拟分身进入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


这个概念曾经引发了互联网巨头的热情,从英伟达的黄仁勋,到Facebook改名Meta,再到国内的百度、网易、腾讯,都纷纷投入了元宇宙的布局和占位。业内一度认为,“元宇宙”的元年已经到来。


然而,“元宇宙”的热潮在今年逐渐消退。


微软在今年年初宣布解散了工业元宇宙团队和XR业务部门,并裁员超过1万人;腾讯在今年2月对外公布了XR业务的调整和人员变动,并且腾讯XR内容生态负责人徐晨离职;百度在今年3月也失去了“希壤”元宇宙产品负责人马杰,他转投大模型领域,加入了“零一万物”公司。此外,阿里巴巴达摩院XR实验室负责人谭平也在去年8月离职。


“元宇宙”已经不再火爆。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程金华在2023 WAIC法治青年论坛上说,“元宇宙是一个新兴事物,它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一部分是想象的,一部分是幻想的,它本身就带有‘泡沫’或者‘不切实际’的成分,再加上人类总是喜新厌旧,我认为(元宇宙)冷却是必然的。”


与此同时,AI 大模型却呈现出高涨的势头,甚至开始“挑战”元宇宙领域的发展。


在过去的8个月里,从创业公司到大企业,从用户到投资者,从业界到学术界,所有对其感兴趣的人都在关注ChatGPT以及 AI 技术带来的影响和未来可能。


最近在上海举行的WAIC上,超过30款大模型亮相。阿里巴巴展示了一款AI图像生成器,商汤和科大讯飞也都带来了自己的日日新和星火大模型。


但问题是,技术上,国内所有企业都在做“大模型”,但很少有能够与GPT-4相媲美的 AI 大模型产品;应用上,整个行业都转向了To B赛道,做垂直和通用大模型,但算力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为了盈利只能加快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只有少数行业如金融、医疗等能够受益。


所有人最终发现:中国 AI 大模型赶不上ChatGP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均为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对本页面内容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名誉权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qklwk88@163.com,本站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处理回复

分享
海报
1400
上一篇:赣州市探索“区块链+再生资源”新模式,助力绿色发展 下一篇:250起安全事件,7.24亿美元损失!欧科云链OKLink告诉你2023年上半年区块链生态的真相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